【医院公告】

健康教育

     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>>健康教育

【健康科普】儿童近视别慌!中医护眼有奇招

发布时间:2025-07-01 发布来源:本站 作者:超级管理员

随着孩子学业压力增大和电子产品的普及,“小眼镜”已呈现常态化、低龄化趋势。据统计,目前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,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超过53%,在未来几十年里,近视导致的眼底并发症将成为视力受损和致盲的主要病因之一。防治近视,刻不容缓。

中医对近视的认识有几千年的历史,在“治未病”理论的指导下,临床中运用中药古方、推拿按摩、耳穴压豆、针灸等方法都能有效防治儿童及青少年近视。

图片

中医治疗近视有哪些方法?

图片

耳穴压豆

图片


图片

耳穴疗法作为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近视防治中显示出独特优势。中医理论认为,耳廓是人体的缩影,分布着与全身各部位相对应的穴位系统。通过刺激耳部特定穴位,可以调节相应脏腑功能,改善眼部气血供应,从而达到防治近视的效果。

肝经“开关”:肝“开窍于目”,按压特定耳穴可以补肾养肝、疏肝理气。

肾精“充电站”:肾为先天之本,肾精上输于眼中瞳仁,可补髓明目、改善视力。

脾胃“调节阀”:脾胃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。健运脾胃能使眼部气血充足,故能达到防治近视的目的。


图片

穴位按摩

图片


图片

中医推拿按摩治疗近视已有千年历史,通过特定手法刺激眼周穴位和经络,能够缓解睫状肌痉挛,改善眼部血液循环,消除视疲劳,从而起到防治近视的作用。与普通眼保健操相比,专业眼部推拿选穴更精准,手法更系统,效果也更显著。

1. 攒竹穴

定位:眉头凹陷中,眶上切迹处。

功能:按摩可降低眼压,改善房水循环,缓解眼轮匝肌紧张。改善目视不明、眉棱骨痛等症状。

方法:用拇指指腹从眉头向发际方向推按,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度。

2. 睛明穴

定位:内眼角旁0.1寸,鼻梁两侧凹陷处。

功能:按摩可疏风清热、通络明目,改善眼周血液循环,调节眼部气血运行。

方法:双手食指指腹垂直轻压,配合闭眼缓慢转动眼球(上下左右各5次)。

3. 四白穴

定位:瞳孔直下1寸,眶下孔凹陷处。

功能:足阳明胃经穴位,按摩可濡养眼周组织,增加视网膜血流量。

方法:中指指腹打圈按摩,配合轻微震颤手法(2-3Hz频率最佳)。

4. 太阳穴

定位:眉梢与目外眦之间,向后约1横指凹陷处。

功能:经外奇穴,通调三焦气机,按摩可治偏正头痛、目赤肿痛,缓解视疲劳。

方法:双手拇指同时按压,配合深呼吸(吸气时加压,呼气时放松)。

5. 风池穴

定位:枕骨下,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凹陷处。

功能:足少阳胆经要穴,是祛风要穴、颈-眼供血通道,按摩可提升椎动脉血流速度,改善颈源性视力障碍。

方法:拇指与食中指对捏式提拿,配合颈部后仰动作。

图片

中药熏蒸法

图片


取菊花15g、密蒙花10g、决明子15g、桑叶10g,加水煮沸后用药蒸汽熏眼,每日1次,每次10-15分钟。可缓解眼疲劳、干涩症状。


图片

针灸疗法

图片


图片

      运用针灸的方法刺激特定穴位,可调和气血、疏通经络,改善局部微循环,改善眼部肌肉功能失调,缓解近视发展。

1. 脏腑-经络-眼目联动系统

肝开窍于目:《黄帝内经》强调“肝受血而能视”,肝经气血通过目系上注于眼,针灸太冲(肝经原穴)、肝俞(背俞穴)可调节肝血输布。

肾精濡养瞳神:瞳仁属肾,肾俞穴和照海穴能疏通肾经,促使肾精上行濡养瞳仁。

脾胃化生气血:分属于脾经和胃经的三阴交、足三里穴,针刺该二穴,可以促进气血生成。

2. 经络气血调控机制

足太阳膀胱经:睛明→攒竹→眉冲构成“眼周能量环”,改善睫状肌供血。

手少阳三焦经:丝竹空透率谷可调节视觉信号传导。

奇经八脉调节:针刺阳跷脉(申脉穴)可改善眼外肌协调性。



      中医药在调理儿童近视方面提供了丰富多样且行之有效的特色疗法。然而,这些方法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,不能期望一蹴而就。家长和孩子应该积极配合,坚持调理,同时定期进行视力检查,以便及时了解视力的变化情况,并调整调理方案。让我们共同关注儿童近视问题,用中医药的智慧为他们的“心灵之窗”保驾护航!

图片

专家简介

图片
图片

王银甲

      副主任医师,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,从事中医工作20多年,在常见病的保健预防及诊治方面,善于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,进行辨证论治,在内、外、妇、儿、疼痛、五官疾病等方面,疗效显著。运用中医特色疗法针刺、推拿、艾灸、熏蒸、学穴贴敷、穴位注射、耳针、耳穴压豆、滴药法、吹药法、按摩导引等治疗多种疾病,精于治疗鼻炎、咽炎、扁桃体炎、腺样体肥大、中耳炎、耳鸣耳聋、面瘫等五官科疾病。


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