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8637703777
0377-63136398
国家卫健委发布的《0岁~6岁儿童发育行为评估量表》为家长提供了科学的儿童发育参考框。 五大 · 包括大运动、精细动作、语言、适应能力和社会行为五个能区。 大运动能区:指身体的姿势、头的平衡,以及坐、爬、立、走、跑、跳的能力; 精细动作能区:指使用手指的能力; 语言能区:指理解语言和语言的表达能力; 适应能力能区:指儿童对其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需要作出反应和适应的能力; 社会行为能区:指对周围人们的交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。 0-12月龄发育行为 1-3月龄发育行为 4-6月龄发育行为 7-9月龄发育行为 10-12月龄发育行为
注意事项:
①标注*的测查项目表示该项目如果未通过需要引起注意。
②满几个月就是几月龄。
亲 子 交 流 与 玩 耍 要 点 0~1月龄 交流:注视新生儿的眼睛,温柔地与他(她)说话,尤其是哺乳、照护的时候,让新生儿看养育人的脸,听养育人的声音。 玩耍:让新生儿看、听,接触养育人,自由地活动四肢;轻轻地抚摸和怀抱他(她),与他(她)亲密皮肤接触会更好。 1~3月龄 交流:在喂奶时或孩子清醒时,对着他(她)笑,模仿他(她)的声音和他(她)说话交流。 玩耍:让孩子看、听,接触养育人,自由地活动四肢;在床上、炕上帮助婴儿俯卧、抬头;慢慢移动彩色玩具或物品让他(她)看、触摸,可用红球、绳子串起的圆环做玩具。 3~6月龄 交流:经常和孩子说话、逗笑,通过模仿他(她)的声音、表情和动作与他(她)交流。 玩耍:多让孩子俯卧、抬头,帮助他(她)翻身,让孩子伸手去够、抓握玩具,可用不同质地的,如布或塑料瓶做的玩具。 6~9月龄 交流:对孩子的声音和兴趣给予回应,叫他(她)名字观察反应,用布遮住脸玩“躲猫猫”,和他(她)说看到的人或物品。 玩耍:让孩子练习坐,在床上、炕上翻滚,给他(她)提供一些干净、安全的家庭物品,让他(她)抓握、传递、敲打,可用杯子、勺子做玩具。 9~12月龄 交流:教孩子认家中物品、人及身体部位,和孩子说话、唱歌、结合场景边说边做手势,如拍手“欢迎”、挥手“再见”。可采用具有五官的娃娃作玩具。 玩耍:鼓励孩子爬行、站立和扶走,让他(她)练习用拇、食指捏小物品,把玩具放在布下面与孩子玩“藏猫猫”。 重要 · 个体差异:量表是参考工具,非绝对标准。约20%孩子可能在某能区短暂滞后,但仍属正常范围。 观察记录:定期记录孩子的新技能(如第一次独走、说词语),便于动态评估。 异常信号:若多能区明显落后(如12月仍无对视、无发音),建议咨询医生。 通过科学的互动游戏,家长既能促进孩子全面发展,又能享受亲子时光。记住,孩子的成长是“马拉松”,耐心与陪伴比机械达标更重要!